2015福州中考历史考试说明大纲
2015福州中考历史考试说明大纲
2015福州中考历史考试说明大纲
一、命题依据与原则
(一)命题依据
以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参照《2015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大纲(历史)》的精神,按照《2015年福州市初中毕业会考与高中招生考试说明(历史)》的具体要求,结合福州初中历史教学实际进行命题。
(二)命题原则
1.认真学习和领会《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2015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大纲(历史)》和《2015年福州市初中毕业会考与高中招生考试说明(历史)》的精神,结合福州初中历史教学实际进行命题,体现课改理念,促进课程改革。
2.试题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体现基础性;试题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体现时代性;考试要求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水平,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体现发展性。
3.试题注重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考查;注重考查学生自主与合作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注意试题对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导向作用。
4.试题要确保考试的信度和效度;测试目标明确、难易适当、题意明白、语言准确,能够真实反映出学生的学业水平;试卷中避免出现纯识记的大分值试题。
二、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考试范围
中国历史(含乡土历史)、世界历史。具体范围为按照《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史》七年级上下册、八年级上下册、《世界历史》九年级上下册,以及福州历史的相关内容。
(二)目标和内容要求
1.目标要求
历史学科考试目标以知识为基础,能力为重点,加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注意过程方法的体现。《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内容标准”对初中阶段知识与能力的学习要求从低到高依次分为识记、理解和运用层次,高层次的要求包含前面低层次的要求。具体要求说明如下:
识记:再认重大的历史事实、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再现历史的发展过程、阶段特征。
理解:(1)阅读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对简单的问题有正确判断和认识。(2)识读简单的图、表、数据,把握历史事件的主要特征及其内在联系。(3)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概括等。(4)结合所学知识对历史问题进行简单说明、辨析。
运用:(1)初步运用史论结合、辩证等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2)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并做出自己的判别和解释。(3)初步具有历史学习的方法、习惯、思维,并应用于学习和生活。
2.考试的知识内容及能力层次要求(“A”代表识记层次、“B”代表理解层次、“C”代表运用层次)
中 国 古 代史
单元主题 |
考试内容 |
能力 层次 |
中华文明的起源 |
1. 知道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 2.了解河姆渡、半坡原始农耕文化遗存。 3.知道炎帝、黄帝、尧、舜、禹传说。 |
A |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
1.知道夏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 2.了解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 3.了解西周分封制。 |
A |
4.通过商鞅变法的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
B |
|
统一国家的建立 |
1.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
B |
2.了解秦兼并六国的史实,探讨秦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3.了解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评价秦始皇,初步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4.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 |
C |
|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
1.知道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2.知道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的开发。 |
A |
3.概述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
B |
|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
1.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2.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3.了解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 |
A |
4.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
B |
|
5.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 |
C |
|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
1.了解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 2.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3.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 4.知道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 5.了解元朝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 |
A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
1.知道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2.了解清朝设置驻藏大臣的史实。 3.了解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4.知道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的史实。 |
A |
5.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 |
B |
|
6.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 |
C |
|
科学技术 |
1.知道司母戊鼎和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2.知道华佗、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3.记住“四大发明”;了解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
A |
4.以都江堰、长城、大运河、赵州桥、北京故宫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
B |
|
思想文化 |
1.知道孔子。 2.
上一篇
2015福州中考地理考试说明大纲
下一篇
2015福州中考政治考试说明大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