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RSS 今天是:    发布信息

中考地方站:

福州 | 厦门 | 莆田 | 三明 | 泉州 | 漳州 | 南平 | 龙岩 | 宁德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复习备考 > 高分经验

关注后中考时期:高中情结vs职校偏见

http://www.555edu.com 时间:2012-08-16 16:37:30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作者:恋蓝 点击:

  选择中考复读的学生,由于中考成绩不佳无缘高中,又不愿意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就读的学生占据了绝大部分。对于他们来讲,中考复读似乎是其逃避职业学校的一根稻草。

  选择中考复读的学生,由于中考成绩不佳无缘高中,又不愿意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就读的学生占据了绝大部分。对于他们来讲,中考复读似乎是其逃避职业学校的一根稻草。

  其实,早自“十五”规划以来,职业教育便开始受到重视。经过10余年的发展,目前,北京市职业教育的办学条件、师资水平、教学设备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然而无奈的是,每当学生、家长面临选择时,职业教育都不得不作为最后一个选项。

  那么,面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是复读更适合他们,还是职业教育更有发展前景?不愿意进职校,是因为其校风、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还是家长的固有观念没有转变?记者采访了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吴晓川。

  因材施教是职业教育的初衷

  在中国社会里,家长想让孩子读高中进大学的心情,十分可以理解,但值得家长理性思考。中考复读生的一个明显特点,是分数过低只能去职业学校,但 寄希望于复读一年勉强进入高中。“对这部分学生而言,即使复读一年,往往也只能进入普通高中。说实话,对孩子将来的长远发展意义并不大。即使如愿以偿进入 大学,可能也达不到家长的预期目标。”吴晓川副院长表示,与其这样,不如直接选择职业学校就读。

  之所以如此建议,是因为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跟普通高中不同,成绩不好的孩子完全有可能成为这里的能手。“它强调的是基础理论为操作实践服 务,对理论的要求是‘够用为度’。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完全适合在生产第一线工作。”吴副院长提出,如果孩子的动手能力较强,不善于单纯进行枯燥的理 论知识学习,职业教育这种培养模式可能正与他的智能特点相吻合,因材施教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据悉,北京市目前有公办职业学校80余所,其中有些学校的办学条件比普通高中还要好。而且,这些学校招生时80%的名额面向北京地区,容量很 大。考生即使分数略低一点,也能够选择到理想的职业学校。另外,许多家长担心的孩子不知如何选择专业的问题,也是可以解决的。在职业教育体系里,学生转换 学校、专业的余地很大。比如,孩子本来选择的是汽车维修专业,后来发现兴趣不足,或者打算向经营管理方向发展,可以转为汽车销售或向其他专业转型,这就规 避了选错专业的风险。

  同龄人仅有5%处于金字塔尖

  目前,我国对于人才的界定共分四类:一是党政管理人才,二是科技人才,三是经济管理人才,四是技能型人才。其中,前三类人才的总数,最多占到全部同龄人的30%。而且,这30%当中,真正能够成为杰出科学家、企业家、司局级干部的,在同龄人中所占比例不到5%。

  然而,大部分家长并不了解这种社会人才结构,都希望把孩子往科学家、商业领袖的方向培养。这种想法可以理解,但是,30%的比例毕竟有限。如果孩子本身不具备这种素质,最终可能既没有跻身成功,又缺少技能,反而失去了竞争力。

  “目前,读高中进大学的教育模式,是以培养前三类人群为目标的,而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第四类。根据孩子自身的生理特点和兴趣爱好,进行职 业教育培养,会让这部分孩子成为操作性工作者中的佼佼者,即技能型人才。”吴晓川副院长表示,因此,如果孩子在智力、性格、兴趣上适合进行操作性工作,那 家长就不要强求他们读高中上大学。

  而且,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接受了大学教育的人,也不可能都成为前三种人才。在美国,高等教育普及率达到70%以上,大学生毕业后,仍然只有 5%能占据社会人才结构的金字塔尖。有些大学毕业生,可能只是去超市做收银员。要是在中国,恐怕大多数家长是不能接受这个结果的。

  大量技能型人才来自职业教育

  “与高等教育普及带来的大学生就业难状况相比,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技术进步的加速,信息化程度的提高,需要技能型人才的岗位越来越多。而且, 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吴晓川副院长表示,再加上技术工人的待遇也水涨船高,甚至超越普通大学毕业生的薪资,尤其是高级技术型人才。比 如,载人航天工程中,真正把飞船制造出来的,就是一线的技能型人才。而我国现在的飞船都是单件生产,对技术加工水平的要求非常高。这种技能型人才不是一两 年就能培养出来的。又如,大型船舶工程中,船体需要用一块块金属钢板焊接起来,对于质量的要求同样非常严格,对焊接工的技术提出了高标准,只有高级工甚至 技师水平的人才能胜任。关键岗位的焊工,月薪也能达到七八千元。

  而且,孩子走上职业教育道路,并不代表就是单纯进行操作性工作。在他们的工作岗位上,同样有机会进行创新。“推动科学发展的人有三种,一是进行 科学发现和发明工作的如爱迪生,第二种是进行技术创新工作的,第三种则是把技术创新的成果产业化,加工成产品,这三部分缺一不可。我们当然提倡科学发现和 发明,但同时也鼓励很多孩子可以成为后两种创新人才。”

  因此,家长不妨开拓下思路,不一定都要把孩子往顶尖人才的途径输送,如果孩子具备技能型人才的素养,培养好了,将来同样可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高职教育衔接日益完善

  以前,家长、学生不愿意选择职业教育的原因,一是因为放不下把孩子往顶尖人才队伍中输送的想法,另一个是因为中、高职教育之间没有顺畅的升学通道,孩子的继续发展得不到保障。然而,目前这种状况已经有了很大改观。

  尤其在北京,职业教育的现代化程度非常高,一些实验、实训设备,与北京的发展是同步匹配的。很多职业学校培养出的毕业生,能够直接达到中级工、高级工甚至技师的水平。经过三五年的实践锻炼后,就可以成长为优秀的基层管理工作者。

  “更重要的是,中、高职教育的衔接越来越好。每年大约有15%至20%的毕业生可以由中职升入高职,高职毕业后,还有相当一部分可以升入本科高 职。所以,在职业教育的道路上,也是可以不断深造的。而且,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这种通道只会变得更宽,学生升入本科高职的概率也将变得更大。”吴晓川副 院长提出,中、高职教育衔接状况的改善,可以将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贯穿始终,使参加职业教育的孩子也能不断成长。从中职到高职,拓展专业技能,适当扩充理论 知识,进入本科高职后,再继续深化。

  “不过,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仍然和普通高中不同。如,高职毕业生可以做五星级饭店的领班,甚至成长为总经理助理,但是不会成为总经理,总经理必须拥有本科生或硕士生的知识结构。”即使中、高职教育完成了很好的衔接,但也并不能因此改变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职业教育应该成为主动选择

  许多人对于职业教育存有偏见,认为从事技术性工作低人一等,但事实绝非如此。受过职业教育的毕业生,从事的都是高端技术性工作。如,从中职学校 汽车维修专业毕业后,是直接进入4S店进行高端汽车维修的,其技术含量相当高,不亚于修飞机。而且,这项工作对毕业生的要求是,至少能达到技师水准,因此 对应的工资收入也很高。

  “每年,北京市新增劳动力为30至40万人,其中本科以上毕业生只占到10万人,最基层的普通劳动者所占比例达到50%,剩下的都是职业教育培 养出来的技能型人才。”而目前市场的情况是,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可以达到98%,在具体岗位上非常受欢迎。而且,现在培养的人才基本上都是在高端岗位上就 业。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国内教育改革的深化,职业教育的体系也会越来越清晰。“中考失败去中职,高考失败去高职”的观念早应被抛弃。在某些国家和地 区,初中毕业生就会面临平等的两个方向选择,一是向工程型、学术性创新方面发展,二是走职业教育的道路。更重要的是,这两种方式的差异不是用分数的高低进 行区分的。

  未来,对于中考生最为理想的状态,是能够在初中毕业前就思考好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是进入高中未来升入大学,还是进入职业学校未来成为技能型人 才。这两条道路是平行的关系,不存在好坏、高低之分,全由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职业规划进行选择。当然,这种理想的状态自然需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而慢慢推 进。

共有条评论 >>查看已有评论

我也说两句(审核以后才能显示)

  *该部分为必填部分

    栏目ID=100的表不存在(操作类型=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