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物理中考试题的特点
笔者认真分析了近7年来首批新课程实验区物理中考试题,认为新课标下物理中考试题具有如下特点:
笔者认真分析了近7年来首批新课程实验区物理中考试题,认为新课标下物理中考试题具有如下特点:
一、探究性:
例1.(2006福建福州)如图1所示,嘴巴对着两张平行拿着的纸吹气,你猜想两张纸会如何运动?请写出你的猜想及猜想的依据。
我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
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
点评:《物理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它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科学探究包括7大要素,在试题中,不可能将7个要素都拿来考查,一般只会考查其中的几个要素,如本题只考查学生“猜想”的能力。
二、学习性:
例2.(2005北京海淀)阅读下列短文,回答有关问题:
被封闭的液体有一个重要特点,即加在被封闭液体上的压强能被液体大小不变地向各个方向传递。这个规律被称为帕斯卡原理。帕斯卡原理是液压机的工作基础。
(1)图2是液压机的工作原理图,小活塞和大活塞的面积分别为S1和S2,当用力F1向下压小活塞时,小活塞下方液体受到的外加压强为F1/S1,此时大活塞受到液体的压强为多大?大活塞受到液体的压力F2为多大?
(2)在不增加作用在小活塞上的力的前提下,如何实现使大活塞一端举起更重物体的目的?(至少答出两种具体的方法)
点评:新课程倡导“立足过程”的发展性评价,同时也还原考试的本来面目:考试仅仅是教育教学的一部分,考试过程其实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过程。在习题中,出现这种能够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态度的强化和形成的习题,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伏笔和基础。本题中“帕斯卡定律”学生并没有学习过,但是通过学生在考场短暂的学习也应该能够掌握并运用。
三、创造性:
例3.(2001山东青岛)利用身边的温度计、烧杯、磁体、刻度尺、电路,你可以联想组合出些什么装置?请写出4种想法。
点评:没有创新,就没有未来;没有创造,就没有人类的现在和将来,正是因为人类的创造精神,促进了人类的发展和进步。此类试题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开放性:
例4.(2005吉林长春)生活与物理息息相关,你在体育课上使用体育器材时,一定用到了许多物理知识。请你举出三个实例并分别说明每个实例中包含的物理知识。(知识不能重复)(图略)
点评:封闭性试题提供的条件是充分而必要的,解决问题的通道是单一的或是单向的,答案是唯一的,这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而且试题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使解答试题的过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难以产生广泛的迁移效应。开放性的习题因为条件、过程、结果的不唯一,可大大提高学生物理发散性思维的流畅性、广泛性、深刻性、灵活性和独特性。
五、实用性:
例5.(2007山东烟台)图3是一个电能表,对其中的重要参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220V”是说这个电能表应在220伏的电路中使用。
B.“10(20)A”是说这个电能表使用时允许通过的电流为20安。
C.“50Hz”是说这个电能表应在50赫兹的交流电路中使用。
D.“600revs/kW·h”是说,接在这个电能表上的用电器,每消耗1千瓦时的电能,电能表上的转盘转过600转。
点评: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各学科都注重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努力面向并服务于生活实际,从而使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实践形成良性互动的关系。让物理试题贴近现实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眼前,不要将物理与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现实生活隔开。本题中“电能表”是家家都有的物品,在学习过程中自然而然就会产生某种亲切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愿意学习物理,愿意审视现实中的问题,从而运用科学的理念思考和解决现实的问题。
更多相关内容
- (2021-06-03) 中考物理二模卷,又是名校的试卷!有答案
- (2021-05-28) 2021年中考物理最容易忽视的60个重要知识点
- (2021-05-28) 2021年中考物理光知识口诀总结
- (2021-05-28) 2021年中考物理温度知识点总结
- (2020-07-09) 2020年中考物理解题技巧+方法总结
- (2020-07-09) 2020年中考物理复习的知识体系构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