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领航|丁海蓉晋江市名师工作室第一次教研活动成功举行
2020-06-28

12月10日,丁海蓉晋江市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第一次教研活动在我校成功举行。本次教研活动由工作室领衔人、晋江一中语文教研组组长丁海蓉老师主持,共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工作室成员授课,第二阶段为与会教师共同评课议课。

在本次教研活动中,工作室着眼新课程新高考背景下的命题方式与命题特点,力图以案例分析形式呈现深刻理解和准确领悟,为大家奉上了四堂有深度、有广度、有温度的高三语文复习课。

首先,詹丹丹老师以“以‘眼’通‘文’”为课题,将诗文之“眼”、观诗之“眼”及课堂之“眼”相结合,为大家带来了一堂学科哲学视角下的诗歌阅读复习课。课上,丹丹老师带领全体学生“眼”观诗题、“眼”观诗人、“眼”观意象、“眼”观注释、“眼”观关键词、“眼”观关键句,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

紧接着,龚馨雅老师带来了《哲学思辨下的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整堂课以材料作文核心概念的思辨为教学凝结点,通过把握核心概念、界定核心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把握材料的内在有机关联、把握思辨点、生成恰当立意五个环节带领学生重走了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思维路径。

随后,庄丽蓁老师以一堂《语段压缩考点梳理》呈现了其对高考语言文字运用的哲学探索。在本堂课上,丽蓁老师以“筛选”和“概括”为基点,引导学生去伪存真、留主舍次、删繁就简、求同存异、改头换面,真正授学生以解题之“渔”。

最后,张秀琴老师带来了《高考古诗比较鉴赏探究》,着眼细节,以点带面,引导学生立足诗歌的题目、题材与体裁,关注诗歌形象、语言、表现技巧、内容情感的理解、比较与表达。

授课结束后,与会教师集体移步博贤楼第三会议室。听课教师与授课教师的同台座谈,在会议现场激发了更多的思考与探索。

磁灶中学刘育民老师认为几位老师的授课条分缕析,讲练结合,既关注整体又紧抓重点,真正达到“落实”二字。

平山中学姜冰老师盛赞了这几堂课的温度与魅力,并提出了他多年从教的难题,即如何解决学生与古典诗歌的语言之隔、情感之隔、时代之隔,以引发探讨。

中远学校刘杰红老师立足教学活动的预设与生成,认为这几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集中,体现了工作室成员对充实、扎实的高考复习课堂的追求。

首峰中学的杨枫琳老师着眼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指导,认为这几堂课从学生做题过程、做题方法上切入,有用且有效。

晋江一中的张素婷老师立足教学内容组织,认为在复习课上用概括性整合的方式贴合高三学情,体现了几位授课教师对事实的尊重、对实际的讲究;而传统中有新意、抽象中有具象的教学设计又体现了老师们的“真诚”与“真为”。

活动最后,丁海蓉老师就本次教研做了总结发言,在肯定几位工作室成员于茫茫冬日带来的“扑鼻梅香”的同时,也对工作室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希冀,即希望每一位进入到工作室的成员,都能真正将其作为学习与交流的平台,珍惜机会,获得成长。